位置: 首页 - 学生工作 - 本科生活动 - 正文

2025年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北川多元纪实

时间:2025-07-05作者:陶佳敏、王雅枝、庞新于点击数: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落实青年工作重要思想,成都医学院护理学院“羌韵医行,心护北川”实践团,在北川这片饱含历史印记、充满发展希望的土地上,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之旅。这不仅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,更是一场青年学子传承文化、守护健康、助力振兴、铭记历史的深刻体验。

本次社会实践团由邓蓓、汪天怡两位指导老师及32名护理学子组成,以“文化传承增信、健康服务惠民、入户调研笃行、乡村振兴立志”为核心,通过非遗体验、科普宣教、义诊服务等形式,让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,争做“六有”新时代青年。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旅程,感受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,见证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,聆听历史的回响,共同见证青春的蓬勃力量,谱写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吧。

非遗赋能:激活传统智慧,守护文化根脉

实践团深度聚焦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,走进省级非遗羌绣工坊,与传承人陈云珍面对面对话,系统记录传统技艺保护现状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羌绣面临着传承困境。如何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?成为同学们思考的问题。

同学们积极与陈云珍老师交流,探讨羌绣的创新发展之路,并提出将羌绣经典纹样进行IP化设计的设想。同时我们也亲手参与羌绣制作,同学们都纷纷表示,这次实践体验让大家感受到了指尖艺术的魅力,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化传承的意义,激励着我们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,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。此次羌绣探秘之旅,让护理学院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意义与价值。

健康惠民:精准服务基层,践行医者初心

在北川当地,实践团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化健康服务,为留守儿童创新设计“认识自己、爱护自己”科普课程,涵盖身体保护、青春期健康等内容,以情景模拟、互动游戏破除认知盲区;为独居老人提供血压监测、慢病管理宣教及合理用药指导,同步入户普及医疗政策、防跌倒知识,完成性教育调研并宣传成都医学院,推动健康服务下沉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我们深刻体会到医护专业的价值。面对留守儿童,我们通过生动的科普课程,播撒了爱护自己、保护自己的种子。为独居老人提供精准的健康服务,让我们在实践中巩固了专业知识,更坚定了为基层医疗贡献力量的决心。这次经历,让我们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了信心,也更加明确了肩负的社会责任。

文旅探路:走进石椅羌寨,共话振兴蓝图

实践团走进石椅羌寨,通过实地探访、文化体验与互动交流,深度挖掘羌寨历史文化价值。队员们不仅体验羌族传统民俗,更结合专业所长,调研文旅康养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,将民族文化传承与健康服务有机结合。“在羌寨的一砖一瓦中,我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厚重,也意识到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应扛起的责任,”队员王同学感慨道。

缅怀历史:铭记灾难教训,汲取奋进力量

实践团怀着敬畏之心,前往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参观学习。凝视着一件件饱含历史记忆的实物展品,我们仿佛回到了那场山河破碎的灾难时刻。透过图片、影像和文字,大家深刻了解到当年地震带来的巨大伤痛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、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。

在参观过程中,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,积极参与讨论,深刻反思灾难带来的教训,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,探讨如何在未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提升灾害救援的专业性和效率。


“羌韵医行,心护北川”实践团在北川的实践活动,不仅是一次青春的奉献,更是一次深刻的成长与蜕变。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深入基层,服务人民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青年们传承文化,守护健康,探寻乡村振兴之路,更在缅怀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。此次实践活动,是护理学院学子们在实践中学习、在服务中成长的生动体现,也是我们将所学知识回馈社会、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坚定承诺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中国,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
(护理学院 文/图 陶佳敏、王雅枝、庞新于 审核人/王润娟(护理学院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