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提升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,筑牢儿童身心健康与安全成长的坚实防线,使儿童更安全、更健康、更有尊严地成长,推动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行稳致远。护理学院“羌韵医行,心护北川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3日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展“认识自己的身体,学会爱护自己”儿童安全健康教育活动。

儿童是乡村的未来,是乡村振兴的潜在生力军。3日上午,团队成员抵达永安镇分水村散学堂儿童心理健康基地,开启儿童健康教育首站。活动伊始,实践队通过回收85份的调研问卷,细致梳理留守儿童对生理健康、自我保护等知识的认知现状。针对调研结果,实践团创新设计“身体红绿灯”游戏,通过情景模拟和趣味问答,引导孩子们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,学会分辨安全与不安全的接触。这场生动实用的安全教育课,如同在孩子们心中点亮了一盏自我保护的明灯,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。


活动间隙,实践团成员们积极与健康基地傅洪强老师交流心得,谈及多年来陪伴儿童的初心与使命,他提及到:“儿童守护需以爱心为基,用持续陪伴与专业实践为乡村儿童点亮希望之灯,多年来我们始终相信,教育是走出大山的钥匙,而三下乡正是把这把钥匙递到更多孩子手中的桥梁。”他鼓励学子们,团队多年来坚持对接儿童教育需求,从物资捐赠到知识科普,就是希望让大家看到儿童的需要,并用专业能力成为改变的力量。学子们纷纷表示深受鼓舞,更加坚定了用所学服务乡村、守护儿童健康的决心。


下午,为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,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,下午我们走进了蔬菜社区小太阳幼儿园,聚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,实践团成员以精准呵护为出发点,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宣教,让孩子们在轻松互动中学习安全常识;同时精心编排了融合安全要点的韵律操,以简单易学的动作,在跃动中帮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,为他们健康成长的每一步保驾护航。

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中,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。此次实践活动,通过专业化的健康教育,筑牢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根基;依托深度调研与师资交流,打通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此举不仅填补了乡村性教育空白,更以医学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健康动能——守护儿童安全,即是守护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。
(护理学院 文、图/庞新于、陶佳敏 审稿人/王润娟(护理学院))